一、民事诉讼开庭后有了新的证据可以追溯吗
民事诉讼开庭后如有新证据,满足一定条件可申请再审或申请法院再次开庭质证。
若想申请再审,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规定,应当在判决、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,有新的证据,足以推翻原判决、裁定的等法定情形除外。若申请再次开庭质证,需向法院说明该新证据在开庭时无法取得的合理理由。法院经审查,若认为该证据确有必要再次质证,会决定再次开庭。需注意,新证据应具备真实性、关联性、合法性,且对案件基本事实认定有重要影响,才能得到法院重视与认可。
二、民事诉讼开庭后新证据追溯的法律规定是啥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当事人在民事诉讼开庭后提供新证据受一定规则约束。若新证据是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,或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、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,可作为新证据提交。
二审中,一方提出新证据致案件改判或发回重审的,另一方有权要求补偿由此增加的差旅、误工等合理费用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。
再审阶段
三、民事诉讼开庭后新证据追溯有哪些法律规定
在民事诉讼中,关于开庭后新证据追溯有如下规定:
《民事诉讼法》层面:第68条规定,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。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,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。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,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,法院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准许。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》层面:第51条明确,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,并经人民法院准许。第52条对新证据的界定为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等。若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,法院应责令其说明理由,拒不说明或理由不成立的,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,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、罚款。
当探讨民事诉讼开庭后有了新的证据可以追溯吗这个问题时,除了直接答案外,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了解。一方面,即便新证据可追溯提交,但可能会面临证据失权的风险,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采纳。另一方面,若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、裁定,当事人可申请再审。这一系列情况都表明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和处理有复杂的规则。你在民事诉讼里是否遇到新证据的难题呢?要是对新证据追溯的程序、再审申请的条件等还有疑问,别迟疑,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详细解答。